称重仪表故障现象及解决方法
(部分内容仅适用于成都聚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仪表)
●具体故障分析和预防解决措施 | |||
故障现象 | 故障位置 | 可能的故障分析与判断 | 预防及解决措施 |
显示值跳动 显示值不稳 | 传感器 | 传感器在阴湿或露天的环境下工作,绝缘变差,用万用表量引出与传感器本体间的阻值小于20MΩ | ●更换传感器 ●正常传感器绝缘电阻值>1000MΩ |
传感器输入输出电阻不正常 | 更换传感器 | ||
传感器或附件紧固螺栓松动 | 拧紧螺丝,必要时涂螺丝紧固胶 | ||
检查传感器密封盖是否脱落 | 如有脱落,更换传感器 | ||
受雷击或强电流、电压脉冲的作用,烧坏传感器 | ●传感器用铜辨子与大地良好接地,接地电阻<4Ω ●户外用秤应有防雷措施 ●选用具有防浪涌功能的接线盒和表或防雷传感器 ●在秤体上焊接作业时,地线一定要就近搭接,避免使强电流通过传感器 | ||
传感器引出线或接线端子受碰撞、挤压或拉伸,导致线内断路或接触不好 | 传感器引出线避免导线拉伸或夹紧在槽缝中,因现场原因需多次试装,先拆下传感器 | ||
传感器电缆破损 | 更换传感器 | ||
接线盒 | 接线盒进水或线路板受潮,导致仪表数据漂动或空秤偶尔出现数据漂动 | ●吹干接线盒 ●引线防水接头应拧紧(注意线径的匹配),如果可能,用防潮密封胶密封 ●接线盒内放置干燥剂 ●将接线盒安装在不容易进水的地方 ●尽量避免将接线盒安装在秤体上,因为秤体会经常受到物料的冲击而振动,导致接线或电位器松动 | |
接线盒端子松动,接触不好 | 拧紧端子 | ||
接线盒内有污物 | 用酒精清洗接线盒 | ||
接线盒器件故障 | 更换接线盒 |
故障现象 | 故障位置 | 可能的故障分析与判断 | 预防及解决措施 |
显示值跳动 显示值不稳 | 连接电缆 | 连接电缆破损/受潮 | ●更换连接电缆 ●从接线盒到仪表的连接电缆较长时,尽量避免中间连接,如果一定要连接,中间要用焊接的方式,且必须要使用防潮密封胶密封,并在连接处作好标记,以备检查 |
电缆接头处渗水 | 传感器或接线盒电缆引出线要倒悬,防止水进入接头 | ||
接线盒至仪表的连接电缆热输出影响大 | 选作低温漂电缆 | ||
传感器信号电缆靠近动力电缆,显示值有时小范围波动或乱跳 | 称重仪表与秤体较远时,电源线及仪表信号电缆线应单独铺设,不得与其它动力线路共桥铺设 | ||
连接电缆 | 屏蔽线接触到其它有源(带电)物体或碰到外壳(外壳可能接地线,地线有时会带电) | ●屏蔽线裸露部分应该用绝缘胶布包好后再接到接线盒或仪表的屏蔽线接线端子上 ●如果不接屏蔽线,也应该用绝缘胶布包好放在接线盒内,以免触及桥压端子或接线盒、箱体等外壳(外壳可能带电) | |
仪表 | 仪表接线端子受潮 | 吹干受潮端子,注意防潮密封 | |
仪表接线端子松动 | 拧紧接线端子 | ||
仪表激励电源给其它设备供电(例如中间继电器) | 其它设备单独供电,仪表激励电源只能给传感器供电 | ||
仪表损坏 | 用备用仪表或模拟器观察 | ||
仪表与强电流设备共用变压器(例如钢厂炼钢炉) | ●仪表工作的电源前端应加装净化电源 ●仪表与其它强电流设备共用电源后,有时秤会出现互相干扰,控制系统有时不能按程序工作,常出现误动作 | ||
仪表电源没有接地 | 将专用接地线接地,接地电阻<4Ω | ||
仪表用220VAC供电时与其它强电流设备共用地线 | |||
仪表用2VDC供电,仪表与其它设备(继电器等)共用开关电源,影响仪表,这种现象在开关电源容量不是足够大时,继电器在吸合和关断时非常明显 | SHAPE /* MERGEFORMAT | ||
SHAPE /* MERGEFORMAT | |||
仪表与能产生强烈射频干扰的设备(如变频器、接触器)放在同一箱体内 | 尽量将它们分开安装,若不能做到,必须在它们之间设置障板隔离,且箱体必须要良好接地 |
故障现象 | 故障位置 | 可能的故障分析与判断 | 预防及解决措施 |
显示值跳动 显示值不稳 | 秤体与环境 | 预热时间太短 | ●预热到规定的时间(15-30分钟),使传感器、仪表等达到热稳定,再正常使用 ●建议为仪表始终接通电源 |
现场供电电压不稳,波动较大,超过20% | ●仪表工作的电源前端应加装220VAC稳压电源或UPS电源 ●选用DC24V电源的仪表 | ||
使用DC24V电源的仪表时,开关电源的容量不够 | 当开关电源的容量不够时,仪表有时无法启动,有时动作的24VDC继电器多了,仪表数字跳动(仪表与继电器共用开关电源) | ||
秤体上或秤体附近有大功率的电机 | 秤体用铜辨子与大地良好接地,接地电阻<4Ω | ||
秤体上有搅拌设备 | ●秤体要加装减震装置 ●适当增加仪表的滤波系数 | ||
仪表、传感器或电缆线周围有射频干扰 | ●避免这处干扰 ●使用双屏蔽电缆 | ||
传感器工作环境存在较强的振动 | 安装时应远离大型机械,柴油机等强振设备,若实在不能避开时,应采取减震措施 | ||
秤内气压不平衡,排气不畅,有时也表现为秤称完料后,重量值会慢慢减小 | 检查排气通道和除尘器 | ||
秤体安装在室外,容易被风吹得摇晃(在秤体自重较轻,但体积较大时尤其明显) | ●适当增加仪表的滤波系数 ●采取避风措施 | ||
显示值不准 | 传感器 | 传感器支承或附件断裂 | 检查支承,更换断裂或变形的器件 |
传感器安装对位不好,载荷在水平方向产生了分力 | 调整传感器安装位置,消除可能存在的水平分量 | ||
传感器工作环境温度低于-30℃或高于70℃ | 用户需在高温或低温下使用,应采用能耐特殊温度的特种传感器 | ||
过载或撞击使传感器发生长久性塑性变形 | ●秤体安装的时候应轻缓,安装后反复垫平,使每只传感器受力非常相近,避免某一个或几个传感器受力点悬空 ●正确选用传感器的量程,避免过载 ●普通使用秤应避免冲击载荷,秤体本身就要承受冲击载荷(例如钢材秤)的,一定要设计好减震装置。传感器冲击过载后的主要特征有: ★弹性体明显变形,一般肉眼都可以看到 ★传感器空载时零点输出较大,一般都在0.5mV/V以上 | ||
传感器/称重模块安装附件顶住传感器或传感器限位装置处有杂物 | ●调整传感器/称重模块的安装附件,使之安装正常 ●清理传感器限位装置处的杂物 |
故障现象 | 故障位置 | 可能的故障分析与判断 | 预防及解决措施 |
显示值不准 | 接线盒 | 接线盒器件老化 | 更换接线盒 |
四角误差太大 | 调整角差(先调整机械角差,再调电子角差) | ||
电缆线 | 检查所有电缆线有无破损 | 更换破损的电缆线 | |
标定完成前没有整理好传感器或者接线盒到传感器的连线,标定完后才整理 | 整理好电缆后再标定,尤其是电缆线比较长时要特别注意 | ||
电缆线热稳定性差 | 气温相差比较大时,仪表显示值相差比较多 | ||
仪表 | 仪表没有标定或标定错误 | ●标定仪表 ●在更换了新仪表或新传感器后,一定要标定后才能使用 ●称重系统要定期去标定 | |
仪表损坏 | 用备用仪表或模拟器观察,如果有损坏,更换仪表 | ||
秤体与环境 | 秤体上有异物 | 清理秤体上异物及拉圾 | |
秤体长久变形 | 加固秤体或更换秤体 | ||
秤体与进/卸料机构采用硬连接 | ●进/卸料机构尽量使用软连接 ●如果实在不能实现软连接,注意硬连接的设计和位置 | ||
秤体与进/卸料机构软连接处物料结块 | 清理软连接处的物料结块,重新标定仪表 | ||
秤体或秤架刚度不够,随着配料量增加,影响称量物料的重量 | 加固秤体或秤架 | ||
称体内气压波动 | 清理排气管道,保持秤体内气压平衡,避免产生正负气压 | ||
秤体或传感器限位装置接触到秤体或基础 | ●温差比较大的地方,要注意观察限位距离,防止因热胀冷缩导致限位距离过大或过小,一般以3~5mm为宜 ●清理限位装置处的杂物 | ||
昼夜温差过大 | 适当延长预热时间 | ||
室外使用的秤,平时都正常,但在天气热和冷的时候,重量相差很多,说明传感器、接线盒或连接电缆温度系数差 | 分别更换传感器或接线盒或连接电缆,看是哪里的故障 |
故障现象 | 故障位置 | 可能的故障分析与判断 | 预防及解决措施 |
出现正超载或负超载 | 传感器 | 传感器接线错误 | 检查传感器接线 |
在秤台进行焊接,烧坏传感器或仪表 | 更换传感器或仪表 | ||
过载或撞击使传感器发生长久性塑性变形 | ●秤体安装的时候应轻缓,安装后反复垫平,使每只传感器受力非常相近,避免某一个或几个传感器受力点悬空,如有可能,在秤体安装或运输时,先用假传感器或垫块代替 ●正确选用传感器的量程,避免过载 ●普通使用秤应避免冲击载荷,秤体本身就要承受冲击载荷(例如钢材秤)的,一定要设计好减震装置。传感器冲击过载后的主要特征有: ★弹性体明显变形,一般肉眼都可以看到 ★传感器空载时零点输出较大,一般都在0.5mV/V以上 | ||
接线盒 | 接线盒进水 | 仪表可能会显示一很大的重量、正/负超载、无显示(激励电源短路,仪表自身保护)或E00错误提示等 | |
电缆线 | 传感器到接线盒或仪表的接线错误 | 检查接线 | |
仪表 | 仪表没有标定 | 标定仪表 | |
仪表量程设置错误 | 重新设置仪表的量程和分度间距 | ||
仪表接线端子接触不好 | 重新接好线 | ||
仪表损坏 | 用备用仪表或模拟器观察,如果有损坏,更换仪表 | ||
仪表开机或卸料后不回零或 回零较差 | 传感器 | 传感器零点输出漂移严重 | 检查所有传感器,发现损坏,及时更换传感器 |
传感器支承断裂 | 更换传感器支承 | ||
传感器滞后性能差 | 更换传感器 | ||
传感器限位被卡住或有轻微摩擦影响 | ●调整限位 ●清理限位装置处杂物 | ||
仪表 | 仪表回零范围设置太小 | 重设仪表回零范围或在允许条件下打开零位追踪 | |
卸料延迟时间设置太短,秤斗中的物料来不及排完 | 重新设置配料仪表或上位机的卸料延迟时间 | ||
仪表损坏 | 清理粘料,在潮湿天气或物料有粘性时要特别注意 | ||
秤体与环境 | 秤体限位被卡住或有轻微摩擦影响 | 检查限位 | |
秤体限位被卡住或有轻微摩擦影响 | 检查限位 | ||
进/卸料机构的软连接或管道硬连接有影响 | 检查进/卸料机构的软连接或管道硬连接有无外加力的影响 |
故障现象 | 故障位置 | 可能的故障分析与判断 | 预防及解决措施 |
仪表显示E00表示传感器输入信号不在-30~30mV之间 | 传感器 | 过载或撞击使传感器发生长久性塑性变形 | ●秤体安装的时候应轻缓,安装后反复垫平,使每只传感器受力非常相近,避免某一个或几个传感器受力点悬空,如有可能,在秤体安装或运输时,先用假传感器或垫块代替 ●正确选用传感器的量程,避免过载 ●普通使用秤应避免冲击载荷,秤体本身就要承受冲击载荷(例如钢材秤)的,一定要设计好减震装置。传感器冲击过载后的主要特征有: ★弹性体明显变形,一般肉眼都可以看到 ★传感器空载时零点输出较大,一般都在0.5mV/V以上 |
在秤台上进行焊接,烧坏传感器或仪表 | 更换传感器或仪表 | ||
接线盒 | 接线盒进水或上潮 | 仪表会显示一很大的重量、正/负超载、E00错误或仪表无显示(激励电源短路,仪表自身保护) | |
电缆线 | 传感器到接线盒或仪表的接线错误 | 检查接线 | |
传感器电缆或接线电缆损坏 | 检查传感器电缆或接线电缆 | ||
仪表 | 仪表损坏 | 用备用仪表或模拟器观察,如果有损坏,更换仪表 | |
仪表开机无显示 | 接线盒 | 接线盒进水导致仪表激励端短路,仪表自我保护 | 吹干接线盒 |
仪表 | 仪表损坏 | 用备用仪表或模拟器观察,如果有损坏,更换仪表 | |
仪表电源端无220VAC或24VDC电压 | 检查供电线路 | ||
使用DC24V电源的仪表时,开关电源的容量不够,仪表无法启动或有时无法启动 | 更换大容量开关电源 | ||
仪表与上位机连接故障 | 4-20mA 0-10/5V 模拟量连接 | 更换新仪表或更新了仪表量程后,只校准了仪表,上位机没有调校,导致上位机数据不准 | 调校上位机 |
带电拔插模拟板接线端子,烧坏仪表、电脑或PLC模拟板 | 使用仪表的模拟测试功能,检查仪表、电脑或PLC的模拟量 | ||
仪表使用自定义模拟量功能时,设置错误 | 重新设置 | ||
仪表数字没跳动,但上位机或PLC数字跳动 | ●模拟量受到干扰,模拟量连接线布线时经过了大变频器等有空间辐射干扰源的地方 ●仪表模拟量输出精度差 ●上位机或PLC模拟量输入板卡质量太差 |
故障现象 | 故障位置 | 可能的故障分析与判断 | 预防及解决措施 |
仪表与上位机连接故障 | RS232/485 通讯不上或有时通讯不上 | RS232通讯线拉得太长(超过15米) | ●缩短通讯长度 ●使用RS485通讯 |
带电拔插通讯口,仪表或上位机通讯板烧坏 | ●更换仪表或上位机通讯板 ●使用串口测试软件,测试上位串口有无损坏。如果是RS232通讯口,短接RX和TX,看能否自发自收 ●如果是RS232通讯口,使用仪表的通讯自检功能 | ||
通讯线没有使用屏蔽线 | 使用屏蔽线,且将屏蔽线良好接地 | ||
RS485通讯时,网络终端没有接终端电阻 | 接一只330欧0.5W的电阻 | ||
RS485通讯电缆没有使用双绞线 | ●使用双绞屏蔽线(屏蔽层要厚一点) ●将屏蔽线良好接地 | ||
RS485通讯电缆没有手牵手地串下去 | 重新连接通讯 | ||
用RS232转RS485通讯时,转换器质量太差 | 更换质量好的转换器 | ||
更换新仪表后,波特率、地址等通讯参数或其它参数(例如:单位)与上位机不匹配 | 检查仪表波特率、地址、单位等使之与上位机匹配 | ||
仪表数字没跳动,但上位机数字跳动或者仪表和上位机数字都跳动 | ●通讯线布线时经过了大变频器等有空间辐射干扰源的地方 ●重新布线 | ||
电脑配料不准确(达不到精度)要先确定秤在静态时显示值是否准确 | 仪表没有标定或标定错误 | ●标定仪表 ●在更换了新仪表或新传感器后,一定要标定后才能使用 ●称重系统要定期去标定 | |
各组份配方相差在10倍以上 | 小料采用人工投料 | ||
配比值占传感器总量程小于10% | 小料采用人工投料 | ||
配料螺旋、管道或阀门太大,单种物料配料时间少于7秒 | 改用小直径螺旋或管道,使单种物料配料时间大于7秒 | ||
传感器选择、秤体机械设计输送机构设计不匹配,达不到精度要求 | 设计问题 | ||
阀门配料时,气缸或电磁阀动作缓慢 | 检查气缸或电磁阀 | ||
下料不畅,导致料流变化太大 | 储料仓储料量不稳定,时多时少,物料的粒径相差大,物料的干湿相差大,都会导致下料不畅 | ||
人为操作失误 | ●电脑在配料的过程中,操作人员按了表的清零键或毛/净重转键 ●提前量设置不合理 ●仪表配料参数设置不合理 |